罗塘人家网站|泰无聊姜堰分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 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679|回复: 0

梁徐街道“调解+宣传”融合互促基层治理新路径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8-20 16:39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泰州
       在基层矛盾的调处中,如何打破“调解—反复—再调解”的循环怪圈?泰州市姜堰区梁徐街道给出的答案是:将调解桌变为普法课堂,让化解一件纠纷的过程,成为教育一片群众的契机。他们巧妙地将“调解”与“宣传”熔于一炉,走出了一条融合互促的善治新路。

“精准把脉”,于个案中窥见共性

       梁徐的实践,始于对矛盾的深刻洞察。他们认识到,基层矛盾并非孤立的个案,其背后往往潜藏着普遍性的法律盲点、认知误区或村规民约的模糊地带。

       “以前调解,就事论事,签完协议就算成功。但现在我们首先要问:这类问题为什么频发?根源在哪?哪些群众最需要被提醒?”一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道出了工作的转变。

       无论是宅基地纠纷中折射出的物权法认知不足,还是赡养矛盾里隐含的孝亲敬老风气变化,抑或劳务纠纷中暴露的合同意识薄弱,都被他们视为开展精准法治宣传的“最佳教案”。调解员的第一项任务,就是成为矛盾的“分析师”。

“场景活化”,调解现场成为流动课堂

       梁徐街道摒弃了“关起门来调解”的传统模式,将过程本身开放为一场沉浸式的体验教学。

       “庭院党课”里的情理法,对于典型的家庭邻里纠纷,调解地点往往就设在当事人的庭院或社区的“板凳课堂”。左邻右舍围坐一旁,调解员不仅调和双方,更以案释法,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鲜活的家常话,让围观者在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。

        “联合诊室”的权威解读,针对复杂专业纠纷,司法所工作人员、法律顾问、民调专员组成“专家会诊团”。他们的分析和裁决意见,对于在场旁听的社区干部和群众代表而言,无疑是一次权威、精准的业务培训。

“成果转化”,从一纸协议到共识

       调解的成功,不止于一纸双方签字的协议,更在于由此凝聚的社区共识和价值导向。

       每一件典型案件调解结束后,街道政法部门会及时组织“复盘”。调解员将案例精髓提炼出来,改编成通俗易懂的“普法小故事”“警示微案例”,嵌入社区宣传栏、百姓大舞台的“法治小品”、以及“村村响”广播的日常节目中,持续发挥着“处理一个、警示一批、教育一方”的长尾效应。


202508200e9d72a35a104d3db1eab13b12e12552_202508201d41471c17aa4d71a83506928f9b97c6.jpg
组织社区民调主任,复盘矛盾调解,分析协议表达

       梁徐街道的探索,深刻体现了“防重于调”的治理智慧。它将资源投入从矛盾的“末端处理”前置至“源头预防”,通过“调解一件”这个“点”,精准撬动“教育一片”这个“面”,实现了政策宣传、法治教育、文明新风培育与矛盾化解的同频共振。


(余沛红)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 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手机客户端|罗塘人家·泰无聊姜堰分站 ( 苏ICP备09067823号 )

GMT+8, 2025-9-4 16:4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