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塘人家网站|泰无聊姜堰分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 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938|回复: 0

姜堰区教育系统举办“数智时代: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姜堰路径”校长论坛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8-12 16:51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泰州

       8月6日,姜堰区教育系统举办“数智时代: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姜堰路径”校长论坛,本次论坛围绕“管理体系重构”和“人才贯通培养”两大核心议题展开,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教学转型、高品质学校建设、未来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、区域教研体系构建等当前教育热点话题,致力破解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、堵点,打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。论坛由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潘小明主持,特邀省姜堰中学副校长李多、罗塘高中校长柳勇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、励才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杨凤辉、姜堰四中校长杨牛扣参加。

       在第一板块:管理体系——从制度约束到生态赋能中,高金凤校长以百年名校姜堰实小为例,介绍了该校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立意的育人理念变革过程。她提出“儿童是金”的办学哲学,确立“有差异无差生”的学生发展观。在这一理念引领下,实小形成“教育即点亮”的共识,让每个孩子都能“创造着长大”,从而培养“聪慧、悦纳、担当”的时代新人,涵育“家国情怀、世界眼光”的未来公民。在管理层面,实小以变革行政例会为突破口,推动管理思维转型,形成“从现场到现象、从现象到问题、从问题到方案”的闭环研讨机制,实现从行政命令向专业对话的转变。

       杨凤辉校长分享了励才实验学校通过课堂变革重构管理体系的实践,学校自2023年起开启了一场“不换脑袋就被淘汰”的教育革命。以课堂结构改革为突破口,实施了“四步行动”,逐步拆除阻碍学习的有形与无形壁垒。第一步“拆掉有形的墙”,包括拆除教室讲台、将座位从“排排坐”改为8人小组围坐的“围学圈”,并把教室墙壁变为小组展示白板,让学习在真实场景中发生。第二步“重塑无形的场”,推动教师从“讲师”转身为“教练”,学生走上讲台成为“小老师”,通过角色重构唤醒课堂活力。第三步“打通资源的脉”,借助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与数据导航,引入《自主管理手册》,建立跨校教案云库,利用AI学情分析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。第四步“织就共同体的网”,通过加入跨区域“课共体”联盟,开展破冰、踏浪、深潜等系列行动,实现跨校教研常态化,探索“双师云课堂”等协同模式,让变革在共同体中扎根。

       柳勇校长介绍了罗塘高中在“教育若水”理念下的管理实践。罗塘中学生源基础相对薄弱,但学校坚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潜能,基于姜堰“三水文化”,学校提炼出“教育若水”的办学理念。在课堂教学上,罗塘高中打造了“135”若水课堂模式,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和管理,建成两间AI智慧教室,近三年入职的教师在此上传了180多节课例,借助AI数据反馈快速提升教学能力,多名年轻教师在市级赛课中获奖。在学生管理上,学校实行“若水管理”,注重细节关怀和制度弹性,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重视;80%的教师陪伴学生完成高中三年大循环教学,促进师生共同成长。此外,学校将综合评价、专项计划、艺体特长等纳入培养体系,助力学生个性化、差异化发展,为学生成长打开多元通道。

       在第二板块:人才培养——从分段培育到贯通设计中,杨牛扣校长分享了姜堰四中在青春期学生潜能激发方面的探索。姜堰四中秉持“向下扎根打基础、多元赋能激兴趣、适性扬长亮自信”的理念,抓住初中阶段这一创新素养培育的“黄金窗口期”,努力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被看见和滋养。具体实践包括:第一,以“融美课堂”为土壤,让潜能在互动中萌芽。学校将课堂定位为潜能的“孵化室”而非知识的搬运场,通过情境创设、技术融合、实践探究、作业改革等重构课堂场景。第二,以“五育融合”为阳光,让潜能在成长中绽放。学校通过党建引领搭建三维成长平台,组织“敬老爱老小分队”开展志愿服务,培养责任担当;将团辅活动融入体育课程,通过拔河、班级对抗赛等让运动成为心理健康的“快乐处方”。第三,在“贯通衔接”中破题,让潜能在协同中延续。组建专班系统谋划校内培养计划,整合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各学段的培养需求,打破学段壁垒,真正实现每个孩子成长轨迹的可追溯、可衔接。

        李多校长分享了学校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实践经验。省姜堰中学始终以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”为办学理念、“为未来育人”为使命,积极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拔尖人才贯通培养的路径,构建“五位一体”的贯通培养体系,在实践过程中,聚焦难点、痛点,优化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,与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合作,开发初高中衔接课程,破解“贯通断层”。

       最后,潘小明院长对论坛进行总结,他指出,此次论坛的思想碰撞为姜堰教育描绘了⼀幅以“破立之笔” 书写的治理现代化蓝图。破需勇气 ,只有刀刃向内才能破茧重⽣;立靠智慧 ,深耕本土方能激发生机;久在信仰,必须有“前人引路 ,后⼈攀登”的教育传承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 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手机客户端|罗塘人家·泰无聊姜堰分站 ( 苏ICP备09067823号 )

GMT+8, 2025-9-7 00:04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