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塘人家网站|泰无聊姜堰分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 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936|回复: 0

姜堰三水街道:智能工厂重塑香菇产业格局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8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泰州

       在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,一条“会思考”的菌棒生产线正悄然重塑传统香菇产业的格局。曾经依赖肩挑手扛、耗时费力的生产场景,如今已被机械臂精准操作、流水线高速运转的智能工厂所取代。新质生产力,正为这里的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
1753172725074_4yAFrn_1753172734571.png

       走进姜堰区三水街道李堡社区的食用菌生产基地,大型机械正将麦麸、木屑、石膏的混合物投入搅拌机。搅拌完成的原料随即进入智能生产车间,在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上,全自动装袋机为菌棒精准穿上“防护衣”。完成装袋的菌棒被整齐码放上货架,再由叉车高效送入高温灭菌房。整个生产过程仅需少量技术人员进行监控。这与过去当地菇农制作菌棒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——那时,一户家庭作坊需投入8至10名工人,忙碌整整一个月,才能产出约6万支菌棒。

       姜堰区三水街道李堡社区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宋健介绍:“过去菇农每户需要6万左右的菌棒,制作时间约一个月左右。而现在智能菌棒生产线的引进,大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, 一天可以产出3万棒,一个月可以产出九十万棒。”

1753172750269_ismWeR_1753172758224.png

       新质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“翅膀”。智能化车间不仅大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,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菌棒质量的飞跃提升。如今,当地菇农告别了“单打独斗”的模式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机制,共同分享着智能制造带来的红利。

1753172812637_Gw4EZ6_1753172818107.png

       姜堰区三水街道李堡社区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宋健告诉记者:“你们看这个菌棒是通过我们智能化设备打造出来的,里面搅拌均匀,棒的紧实度高,出菇率也高。以前原始菇农的菌棒每根只能产出1.5斤左右。而我们的通过智能产线生产出来的菌棒,出菇可以达到2斤往上,同时损耗率也大大地降低了,原先菇农散做的棒大约20%的损耗,而我们通过设备生产出来菌棒 损耗率只有0.1%。”

记者:陈小康 黄俊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 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手机客户端|罗塘人家·泰无聊姜堰分站 ( 苏ICP备09067823号 )

GMT+8, 2025-7-23 18:07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