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塘人家网站|泰无聊姜堰分站

 找回密码
 注 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955|回复: 3

深耕“康养+” 绘就“诗与远方” 溱潼镇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昨天 08:5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泰州
深耕“康养+” 绘就“诗与远方”

——看姜堰如何“医农文旅体”融合发展


面对老龄化加速和健康需求升级,“康养+”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,国家层面多次部署康养融合发展。近年来,我区紧扣“康养名城”定位,创新“康养+”模式,整合医农文旅体等资源,构建起“康养+”融合发展的“四梁八柱”,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实践样本。


一、实践成效


(一)整合优质资源,实现多维联动

生态资源筑牢“康养+”基底。以溱湖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,以溱湖湿地公园、溱潼古镇、泰州华侨城为联动区域,以“湿地、生态、人文”为重点,充分发挥多个国字号基地效应。文旅资源激发“康养+”活力。文旅载体与产品体系不断丰富,重点打造的“溱湖”“古镇”“古罗塘”等片区“集群效应”凸显,国家级非遗“溱潼会船节”形成品牌效应。农业资源延伸“康养+”链条。以“渔窑耕读+田园康养”为资源特色,打造红色党史教育、乡村振兴、劳模精神学习等主题的疗休养精品线路,实现农业增值与康养体验深度融合。

(二)出台支持政策,构建制度保障

锚定“康养名城”定位,实施“一核三区三地”战略,出台《大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》、《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2.0版,累计发放奖补超两千万元。养老服务方面,打造“15分钟养老圈”,推出“孝心卡”模式,激活银发经济;文旅产业方面,对重点招商项目给予税收减免、用地优先支持;人才引育方面,设立“堰归来”联盟,吸引康养领域专业人才,新增乡贤名医工作室16个。

(三)推进项目载体,撬动规模发展

以溱湖湾文旅集聚区、溱潼镇新城区康养小镇等5大项目为抓手,推动产业从“点状突破”向“集群发展”升级。溱湖湾集聚区整合湿地疗养、智慧旅游功能,打造“长三角知名疗愈康养目的地”品牌;溱潼古镇等片区通过疗休养基地、甜蜜街区建设,增强游客体验感;出台《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4.0版》、修订旅游20条政策及实施细则,优化“堰商汇”线上平台,吸引社会资本参与,形成“康养+”产业集群。



二、存在问题



(一)产业融合协同不够

上游原材料仅停留在种植、生产和单打独斗的营销等方面,尚未形成“康养+”一体化供应体系和规模化发展态势,缺乏产业全链条布局,产业化、品牌化程度不高;中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,重点片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多为里下河地区,地缘相近,人文相亲,在与周边地区形成差异化竞争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存在短板;下游营销精准度不够,未触达健康焦虑人群、高收入家庭客群,虽有一定的新媒体、大数据应用,但“出圈”较少,流量差距显著。

(二)要素保障制约突出

土地制约是最大瓶颈,溱湖地区用地政策受限较多,基础设施等配套项目建设用地开发难以落地;资金保障还亟需增强,行业相关民营企业往往存在资金不够雄厚、实力不强问题,如一些从事乡村旅游的民营企业,土地、房屋基本都是从村民手中流转没有产权,无法抵押贷款,对于办理农转用手续每亩几十万元的指标费难以承担;专业人才有待扩容,“康养+”融合发展是多产业多链条的跨界融合,需要更多的领军人才、复合人才等进行产品研发、运营管理工作,当前我区无论是薪酬水平还是社会关注和尊重,对这类专业人才吸引力不高。

(三)消费潜力释放不足

市场供需错位,市场推广群体仍以组团,尤其是老年团为主,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,康养旅游需求旺盛,年轻白领亚健康调理、亲子家庭微度假、50+资深女性等核心客群覆盖有局限性。产品层次单一,现有项目多为生态观光和基础康养,智慧康养、医疗康养等“康养+”深度体验高附加值业态开发不足。消费场景断层,服务链未能形成“住游医养购”闭环。各景区接待游客中过夜客不足一半,人均消费不足千元,远低于同类目的地。游客夜间消费占比低,未能激活“夜经济”潜力。


三、提质路径


(一)聚焦要素保障,激发内生动力

加强土地政策支持,优先保障示范片区建设用地需求,如推广“农转用指标交易”,鼓励村集体将闲置建设用地指标转让给康养企业,收益反哺乡村振兴。拓宽资金来源渠道,如苏南许多地区为了解决乡村旅游企业的资金难题,一般由村集体统一出资缴纳农转用报批费用,变更土地为集体资产,适当提高租金后继续租给企业发展文旅项目。加大人才引育,通过定向培养、订单班等方式,与泰州学院、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等高校共育“康养+”相关专业人才,学员毕业后定向服务姜堰机构;聘请长三角地区三甲医院退休专家组建顾问团,指导本地医疗服务升级。

(二)深化产业融合,培育新兴业态

树立“康养+”多业态融合发展思维,统筹“康养+”空间布局,整体推进生态、文旅、农业、医养、体育等跨界融合,推动“多规合一”。拓展“康养+”产业链条,建立药材种植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基地,统一标准和质量控制,做大做强中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。围绕“康养+”积极拓展新业态,基于我区“宜老宜居”“养生养福”“休闲修心”的发展定位,推动康养旅居、中医养生、森林疗愈、禅修旅居、高尔夫康养等新业态增长极。探索数字化康养新模式,抢抓大模型新赛道,开发智慧康养平台,实现康养资源“一码通”、健康数据动态监测。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增设“产业链协同创新奖”,对跨行业合作项目给予一定资金补贴。

(三)提升品牌能级,扩大市场辐射

以溱潼会船文化为核心,深化与上海普陀“半马苏河”的文旅联动,推出联名文创礼盒与康养主题线路,融入AR数字体验与非遗手作。联合上海科创企业共建智慧康养大数据平台,开发远程健康监测、AI膳食推荐等数字化服务模块,实现跨区域资源互联。针对长三角高净值客群,在上海举办“康养名城”主题沉浸式路演,设置湿地疗愈体验区、古法药膳品鉴区等特色体验项目,同步发起抖音、小红书等短视频挑战赛等互动参与活动,推高流量,集聚人气。深化“孝心卡”市场化运营,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出“康养消费金”等产品,老年用户持卡可享受景区联票折扣、医疗绿色通道等专属权益,激活银发经济。建立与苏州、无锡等地共建客源互送机制,打造跨区域康养服务标准体系,形成“资源共融、品牌共塑”的发展新格局。
 楼主| 发表于 昨天 08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泰州
打造跨区域康养服务标准体系,形成“资源共融、品牌共塑”的发展新格局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昨天 08:59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泰州
请勿在禁放区内燃放烟花爆竹
打造跨区域康养服务标准体系,形成“资源共融、品牌共塑”的发展新格局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昨天 11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泰州
打造红色党史教育、乡村振兴、劳模精神学习等主题的疗休养精品线路,实现农业增值与康养体验深度融合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 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手机客户端|罗塘人家·泰无聊姜堰分站 ( 苏ICP备09067823号 )

GMT+8, 2025-4-30 11:0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