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无空 发表于 2025-5-13 09:10:34

俞垛镇许庄村:田间地头听民声 文明实践聚民心

   五月的晨光里,俞垛镇许庄村宣传员丁溱走在田埂上,手上的民情记录本已写满半本。自从村里推行“流动议事会”**,这样的场景就成了常态——村宣传员每周三次深入田间地头,在农忙间歇收集村民对文明实践站活动的意见建议。
http://pic.t56jy.net/pic/20250513/1747098626797296_391.jpg

泰无空 发表于 2025-5-13 09:10:56

   一、泥土里长出的真声音
      “丁干事,上次插秧比赛能不能改到傍晚?”正在补秧的赵大爷直起腰,“晌午头太阳太毒,我这老胳膊老腿吃不消。”不远处黄灿灿的麦田里,返乡创业的王少华探出头:“实践站的直播培训特别好,就是能不能教教怎么拍短视频?”丁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:留守老人希望健康讲座多点实操演练、年轻妈妈提议增设亲子阅读角、种植大户想要专家实地指导......
      这些沾着泥土味的建议背后,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期待。在村口老槐树下,丁溱和多位位村民围坐成圈,听着七嘴八舌的讨论,他突然明白:文明实践不是完成任务,而是搭建起村民说真心话的“树洞”。
http://pic.t56jy.net/pic/20250513/1747098651700503_380.jpg

泰无空 发表于 2025-5-13 09:11:11

二、意见簿上的民生温度
      傍晚的村委会灯火通明,丁溱将本周收集的57条建议分类整理。农时冲突类建议占31%,文娱需求占25%,技能培训占28%,其他诉求占16%。电子屏上跳动着数据分析图,村干部们发现:中老年群体更关注健康养生,青年人渴望创业指导,留守儿童家庭期盼心理辅导。
      “把插秧比赛改成‘星空夜话’如何?既能避开日头,又能让大伙儿唠唠家常。我们可以请县医院护士来教急救操,再联系职校开短视频特训班。”激烈的讨论中,新的活动方案渐渐成型。当看到“增设农忙托管班”被纳入计划时,丁溱想起单亲妈妈张姐红着眼眶说“娃娃放学没人管”的情形,她知道这些调整正在触碰真实的民生脉搏。

泰无空 发表于 2025-5-13 09:11:23

三、新计划里的幸福密码
      周日的文明实践站格外热闹。走廊公告栏贴着淡蓝色意见反馈表,每项建议后面都标注着办理进度。在村会议室里,县农科所专家正在讲解无人机植保技术,三十多位村民举着手机录像;亲子阅览角传来稚嫩的读书声,几个孩子围在志愿者身边听绘本故事。
      丁溱注意到,参加活动的村民比上月多了四成。更让他惊喜的是,曾经提意见最尖锐的王大叔,现在主动当起了义务调解员。这个转变印证着:当村民的意见真正被看见、被尊重,文明实践就变成了大家共同经营的精神家园。
      夕阳西下,丁溱又背起帆布包走向村西的荷塘。他知道,只有让文明实践的根系深深扎进乡土,才能开出让村民会心微笑的幸福之花。这本越来越厚的民情记录本,正记录着新时代乡村文明生长的年轮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俞垛镇许庄村:田间地头听民声 文明实践聚民心